又到了四年一次,眾所矚目的奧運了。
你是否有想過,人類的極限,是在哪裡呢?
人類可以跑多快?

Usain St. Leo Bolt的答案是,100 公尺9 秒58
人類可以跳離地面多遠?

Javier Sotomayor Sanabria的答案是2 米45
人類的力量可以有多大?

廖輝的答案是,一個 69 公斤的成年男子,可以舉起接近自己體重的三倍,198 公斤的杠鈴
人類在水中的移動速度可以有多快?

César Augusto Cielo Filho 會說,50公尺21秒08。
不論是奧運還是各大比賽,對許多人來說,比獎牌更迷人的,是看到記錄被刷新。
因為,這象徵著人類對極限的探索,又前進了一小步。
就像「我們從哪來?」「我們是誰」一樣,「人類極限到底在哪」也是大家關心的一個終極命題。
除了賽場上拼命的運動員,科學家們也在用各種方式探尋這個謎底。
就拿跳水運動來舉例吧,你知道人類運動時在各方面所承受的極限是什麼嗎?
1.承受衝擊力極限

在地心引力下有一個重力加速度,高度越高,到達水面時的速度越大,與水面撞擊的作用力就越大,人或者物體受到的力也就越大,這樣人體就承受不住那樣大的力而受到破壞。目前40米是一個極限,再高的話,人體就承受不了了,包括皮膚和內臟。 由於這是一項嚴酷的體育運動,跳水者一天最多只能跳15次,並且每次跳水後,都必須立即接受肌肉組織按摩。
2.入水角度的重要

不計算空氣阻力的影響,如果人(假設此人體重50KG)從27米高空自由落體進入水中,最後的瞬時速度大約為22米每秒,相當於80公里的速度,因此而產生的動能約11000牛頓,這相當於大約1000KG (1噸)的重物掉進水裡,假設此人跳水後,由於衝擊力作用進入水中5米並且雙腳垂直入水,那麼他初進水中受到的水面衝擊力大概是人體體重的2倍左右 (相當於約100KG重物暫態壓在身上),如果入水角度不好,比如是“大字形”入水,那麼他受到的暫態作用力相當於自身體重的20倍。所以當落入水池時,必須確保自己的雙腳先“著陸”,並且身體還必須保持絕對緊繃和筆直的狀態。巨大的衝擊力幾乎就和落在水泥地上相似,稍有不慎,跳水者就可能會頭骨碎裂。
3.承受生心理極限

從20層樓高的懸崖上看下來,看了都腿軟,更別說往下跳了,人一往下跳,一直到水面,時速超過123公里,重力加速度只要3.58秒就入水了,速度、心理壓力還有衝擊力,跳水者的身心理都必須要承受的了。
除此之外,以下這些,也限制了運動員和普通人的運動能力:
承受力量極限

美國洛杉磯南加州大學專家指出,人最多能舉起多大重量取決於肌肉纖維數量。
肌肉組織的每個肌纖維可以產生大約 0.3 微牛頓的力,而每平方釐米的肌肉可以產生大約 100 牛頓( 10 公斤左右)的力,但是前臂骨骼在 5000 公斤左右壓力下就會粉碎。
心跳極限

1 分鐘 220 次,這是指心臟運動極限,也是目前為止,科學家發現的心臟能夠工作最大極限的心跳次數。超過這個數值,心臟就不能繼續完成正常的搏血功能。科學研究發現,即使參加體育鍛煉,在檢測和評估鍛煉效果時,都不可能超越這個極限。
那麼,人們為什麼還要付出這麼多汗水和心血去挑戰這些極限?
也許是因為,挑戰和突破這些極限的過程,就是在尋找與實現自我。
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,一個人能跑多快,能跳多高可能並不重要。但對於那些打破自己記錄的人來說,在突破它的過程中,我們變得更瞭解自己,更有信心克服大自然給人類的限制,掙脫這個束縛,獲得更大的自由。

也許你不是運動員,但是每個人,也都有自己的極限要超越。
那麼,你的極限在哪裡?一口氣做30個伏地挺身,還是慢跑5公里?向這些極限下個戰書,在突破它的過程裡,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強大,也越來越自由。
「更快、更高、更強」的奧林匹克精神已經傳承了近百年,而其中傳達的永不滿足、追求突破可以說是人類幾千年來的本性,並在歷屆奧運會上得以集中體現,並讓人們為之喝彩,甚至熱淚盈眶,到今天仍是如此。
又一屆奧運會已經開始倒數計時了,讓我們一起來期待更多的極限被挑戰吧!